关键词:信心、内需、出海
文 | 余乐 辛晓彤
编辑 | 余乐
2023年是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第一年,各行各业都在期待复苏,但信心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。如何正确把握疫情后的经济大势,并在其中寻找新的机会?这是企业、投资者和创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。
为此,《财经十一人》与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展开对话,就经济发展趋势、产业结构调整、资本市场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。
李丰认为,由于疫情快速过峰,一些行业已经在快速复苏,现阶段的情况比较乐观。他预期,中国的经济形势将会走出过去几年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,回到2019年之前的正常轨道。
李丰还表示,经历了2022年的资本寒冬,创投领域的复苏仍需要一段时间。“不管是市场上的钱,还是同等质量的优秀项目,在个数和规模上应该都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。”
,,五湖四海足球吧(www.9cx.net)凝集民间高手免费提供各联赛足球资讯、足球推荐、足球贴士等,致力为广大波友提供更全面、更专业的赛前预测分析,让更多球迷随时随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赛事资讯,以及在本站尽情发言自己的观点。
投资人的退出路径也在发生改变。赴美上市已经不再是众多创业者的首选,即便上市成功也会面临较大风险。李丰认为,中国香港正在代替美国,成为中国资产的下一个离岸交易中心。
由于2023年欧美经济预期放缓,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任务。李丰认为,中国逐步老龄化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内需增长,国家也会竭尽全力拉动内需。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通过拉动内需,带动产业升级,提高行业附加值,带领中国企业在这个中国引导的全球化周期里成长为国际化企业。
经济恢复:比悲观的人预期得要好
《财经十一人》:你怎么看疫情快速过峰后中国经济的恢复情况?
李丰:我们把日本、德国、美国、印度、越南这五个国家在疫情防控放开后的复苏状况、复苏强度及复苏时间做了简单比较。疫情过峰越快的国家,经济恢复的速度也越快。
各国恢复得最快的行业都是餐饮,而且都能恢复到疫情前的90%以上,甚至更高。中国也类似,但恢复得更快,因为这些国家大概用了一个多季度到两个季度,中国大概只用了一个月。所以,在更容易恢复的行业中,中国几乎是用时最短的。
节前大家讨论最多就是“这个春节到底长啥样?”我们当时认为春运流动人群的总量会更大,因为这是政府在过去四年里第一次没有倡导就地过年。但是,从统计数据上来看,2023年大概只是历年来春节最高峰流动人群的90%左右。
当然,这里面有很多提前回家的人没有被计算在内。2022年12月底感染高峰期时,不少制造业、服务业从业者提前放假回家了,而春运流量人数的统计大概仅从春节前两周开始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