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报道,不但“企图收留乌克兰女性”这类低俗言论在英国泛滥,一部分英国单身男性甚至试图实践这种想法【fa】。
据「ju」报道,《泰晤士报》的记者注册了一个假账号,自称自己是22岁的乌克兰难民,需要找到具有英国国籍的人为自己提供入境担保并提供住宿,为了卧底得更加逼真,这位记者给假账号选了张年轻女孩的照片,还起(qi)了一个非常乌克兰风格的名字“娜塔莉”。
在进【jin】入这个名为“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住宿”的社交网络群组仅仅3分钟后,“娜塔莉”就收到了不少新消息,大多数内容都从“你好妹子、你真漂亮”打头,随后会向“娜塔莉”开门见‘jian’山地表示:我目前单身,我愿意为【wei】一位乌克兰女孩提供住宿。
英国记者公布的聊天记录截图
从报道给出的聊天内容看,这些搭
还有人大言不惭地表示:我家的床很大,咱们可以一块睡,但我(wo)不会对你{ni}做什么的,我不是色
除了露骨的聊天内容外,这篇报道还有不少让人“细思极‘ji’恐”的细节。
比如这个群共有5万个成员,即使只有一成的人是像上面这种不怀好意的收留者,这个数字也已经大得吓人了,更何况,在英国某些镜头照不到的角落,想必还有更多这样的群组、更多怀有这种念头的人,而且他们(men)中可能有人已经成功实践了自己的想法。
从报道看,英国「guo」难民庇护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潜在的《de》“性剥削”提供了条件。尽管英国在俄乌问题上表态非常高调,但在为乌克兰平民提供帮助上却是“说的多,做的【de】少”。在收留难民问题上,英国采取了远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为严苛的准入标准,比如必须要在英国境内有可投靠的亲属,或者【zhe】有愿意为其支付生活开支的担保人,而这些条(tiao)件显然不〖bu〗是大多数真正需要帮助的难民所能具『ju』备的。
就在这篇报道刊发当天,英国首相约翰逊抵达了乌克兰首都基辅,并表示自己此行是为了“彰显‘xian’与乌克兰人民的团结”。不知道看到上述报道里那些恶心的言论后,乌克兰民众会怎么看待约翰逊,怎么看待他所说的“团结”?
网友评论